(新专业,省级“汽车装备智能制造与控制”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,省级“视觉检测与智能控制”工程研究中心、省级“数智控制与工程”高水平学科群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)
一、培养目标
培养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、技术与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。以机器视觉为核心,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与智慧农业技术,开设智能应用开发、数据智能服务两大培养方向,主要学习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、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课程,并完成人工智能综合实训、企业项目实战等实践环节。毕业生可在工业检测、智能制造、农业智能化、金融科技等领域从事算法开发、系统设计、数据分析及项目管理等工作。
二、专业特色
本专业紧密围绕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和吉林省“一主六双”高质量发展战略,聚焦智能制造和智慧农业领域,依托省级“汽车装备智能制造与控制”专业群,重点培养机器视觉和工业智能检测方向的特色人才。
1.学科平台支撑,行业深度融合
发挥省级“视觉检测与智能控制”工程研究中心优势,融入省级“数智控制与工程”学科群资源,建设了“汽车零部件智能检测”、“农业病虫害识别”等典型教学案例库。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,实行"双导师"指导
2.分层分类培养,突出工程应用
实施“基础实验-综合实训-企业实战”三阶段实践教学,确保毕业生具备"懂算法、会编程、能落地”的复合能力。
3.竞赛与创新驱动
鼓励学生参与“人工智能创新大赛”、“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”、“机器人任务挑战赛”等赛事,以赛促学。
三、师资队伍
专业拥有省高校创新团队,师资包括省级教学名师、企业导师等,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%。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最新的专业技术,企业教师进行专业方向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,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高校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起来。
四、主干课程
Python程序设计、数字图像处理、算法设计与分析、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人机交互技术、自然语言处理等课程。
实验平台
本专业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学院的24个专业实验室,能够满足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需求。正在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专业发展的特色实验室群,包括智能计算与机器视觉实验室,提供智能制造、农业智能化等真实项目的实训平台等。这些实验室将重点支撑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等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,并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优质平台。
就业去向
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集中在智能制造、信息技术和智慧农业、智慧医疗等新兴行业,主要面向三类核心岗位就业:一是AI应用开发与测试岗,包括AI应用开发工程师(负责算法模型部署)和模型测试工程师(负责性能优化);二是数据服务岗,如数据标注工程师和AI运维工程师;三是技术服务岗,包括AI培训工程师和工具开发工程师。
联系人:左老师 电话:185431253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