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踪新工科发展动态、新技术发展趋势,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面向区域经济发展,分析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,以企业项目作为教学载体,推行项目案例、任务驱动、赛学结合等方法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,优化以学生为中心“教中做、做中学、学中做”的教学方式,实施“去水增金”,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,做到“润物无声”。
(一)改革措施
1. 对照课程建设的高阶性,研究如何聚焦新工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,根据专业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和学生未来可能的职业生涯发展,融入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标准,增加课程内容难度的同时,保持课程具有科学、前瞻、先进等特点。
2. 对照课程建设的创新性,改变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,研究如何驱动学生主动、自主学习,向课前、课后要时间。同时,通过实例引导、项目驱动和工程案例等教学方式,解决学生知识内化的问题,提高创新思维和工程设计能力。
3. 对照课程建设的挑战度,设计多环节、多维度的过程考核方案,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的考核,使学生能够根据项目的应用需求,综合分析项目任务、项目流程,完成项目方案设计、硬件设计、软件设计等工作。同时,设计拓展练习环节,满足学生个性能力拓展的需求。
4. 对照课程思政的要求,解决如何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、第二课堂活动中适时融入价值引领内容,挖掘了思政要素,设计思政要素的切入点和相应的育人目标,巧妙地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通,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。
(二)改革成效
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内容,突出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,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》、《传感网原理及应用》等课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两轮“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”,积累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、逐阶递进式项目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经验,助力了我院一流课程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。同时很多教师参与了《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与实施-长春光华学院大规模课程教学改革纪实》的撰写工作,此书于2017年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。